查看完整版本: [文學][最後的獵人][田雅各]
頁: [1]

apku567891 發表於 2012-2-11 11:23 AM

[文學][最後的獵人][田雅各]

本帖最後由 vm3jo35k6 於 2014-8-11 06:32 PM 編輯

【書本類型】:原住民文學
【書名】:最後的獵人
【作者】:田雅各(著者本名拓拔斯.塔瑪匹瑪)
【譯者】:無
【ISBN】:957-583-075-X
【內容】:
太陽漸漸下落,在山峰邊緣只剩下幾公尺就要天黑,遠處一對夫婦牽著水牛,從梅雨沖刷而成的小徑回家,男的背竹籃,他的頸發育不良,細而且短,頭髮散亂,像他背籃裡玉米的鬚卷。他們從濁水溪的河床開墾地。
競爭 車子在一個轉彎處緊急剎車,我的頭正好撞上玻璃窗,張開眼睛四處望望,才知道自己已經離開城市。平原隨著公路愈走愈窄,車身也愈來愈傾斜,這裡快拉近山區,旁座的老太太間我那緊急剎車麼搞的,從別人吱吱喳喳的話堆裡,找著一個很正確的答案,原來是一隻小牛穿越公路嚇急了司機,她知道合案之後,又很放心地睡。高中時通車上學,當經過這裡,就自然而然的面孔朝外,不再焦慮那天要考什麼試。黑龍狀的濁水溪沒多大改變,除了水道分三支分流,沖平原水田一塊黃,一塊白,今年的休耕期較往年提早幾天,蜜蜂早在那裡忙著搬運食糧。梯田裡沒  看看路邊的標識,連續彎路、右彎、左轉,他們日日夜夜提醒駕車的人,下個是左彎,然後一個短短的山洞車子一路上像頑皮的小孩搖擺屁股,讓客人有韻律地東倒西歪,只是累了男女受授不親的信徒,他們要付出一股抗力,免得壓到身旁的人。
(資料來源 金石堂)
【讀後感想】:
《最後的獵人》如同一道光般地直射我的瞳孔,在圖書館的搜索中,我發現了這本書,雖然沒有發現原先要找的一些獵物。書的名稱如同磁鐵般吸引著我的目光,隨意翻閱了幾張黃紙,盪起了我心中的漣漪,是什麼因子觸動了我?在一段漫長的回憶中,我找到了那個源頭:對於自然的愛戀。
   
在自然界的法則中,有它一定的規律在運行著,維持生存是它給生命不變的規則。遠離自然界的依靠,這裡有著社會法律的規範,住在這個地區的生命,有著為了生存、追求幸福的想法,他們的名字叫做「人類」。
    維持原始生活的住民因為通訊困難、資訊取得不易,導致他們被迫生活在社會法律的規範中而不自知。已在社會法律規範下生活長久的人們,因為現今生活已無法滿足,進而侵入這塊原始的大地。在兩個不同區域生活的人類,由於地域性的隔絕,加上生活型態的不同,雙方遭遇時難免會有所謂的文化衝突。原住民們因為沒有平地人的欲求不滿,所以他們更懂得珍惜,懂得珍惜足以維持他們生命的大自然。平地人的數量增多,原先的土地已不敷人口壓力,以至於他們往台灣的內地遷徙,為了增加可利用的資源,不斷地向自然伸出慾望的雙手。大自然對於兩方的意義不同,用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意義。法律的出現究竟是好是壞?
    弱勢與強勢文化有著磁鐵同極互斥的性質存在,因為從歷史的角度去觀測,強勢文化的入侵會導致弱勢文化同化或滅絕。況且不同的文化本身就是油水不相容的,但仍有些例外。值得令弱勢文化去學習的強勢文化,本質上是好的,自然就會形成文化勢差,優勢文化向弱勢文化流動的現象,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文化勢差」。這種現象出現在歷史,更不斷地在這個社會中上演。文化勢差究竟是好是壞?
   
這兩個問題在我閱讀完這本書後,不斷地在腦中盤旋,始終找不到適合著陸的地點。山林的破壞、水土的保持,現代社會雖然相當的重視,但為何有關於自然的言論總是弱勢文化被強勢文化所壓制,真正對的事總是石沉大海,而壞事總是浮出檯面?大自然的法律是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唯有天天與其生活的住民才有較高的感知力,在這裡的平民只是學生,與自然生存的原住民才是他們的老師,而原住民之上還有大自然這位老師。尊重真正懂的人,而不是一味地順從優勢文化,這是人類長久以來「文化勢差」的詬病。
    「最後的獵人」被優勢文明的壓迫下,逐漸失去本能、失去他們身為獵人的一種天賦。森林逐漸的消失,被破壞的生態環境,致使動物失去足以生存的條件,動物消失了,接下來獵人也將不存在。人們都會因破壞而找理由辯駁,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但大家都是為了生存,究竟誰對誰錯?
   
世界上有一種人,因為膽小而不敢犯錯,但藉由一旁人的唆使或起鬨,這種人會逐漸建立起勇氣,我將這種勇氣命名為「白目的勇氣」。因為如此,社會問題進而產生,但其實社會問題的源頭並不只如此。人類因為思緒複雜化而感到煩惱,繁雜的法律自然會衍生出更多的社會問題。法律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保障社會的安全與福利,但法律同樣也是陷阱。為了維護個人權益,一些深懂法律的人知法犯法,使得不懂法律的人成了弱勢族群,以致於弱勢族群掉入了法律的陷阱。
   
無形的道德有時是勝過有形的法律的,道德可以控制人的作為,但法律只能限制人的作為。控制與限制,一個是主動,一個卻是被動的,簡單說被動的法律是不會優於主動的道德的,但前提要是人人都有道德才行。
    有時的邪念其實不算罪惡,萬惡的根源其實在於人類內心。一般人犯錯都會想彌補自己的過錯,但這種舉動如果出現,通常會一錯再錯,一再循環下去,因為錯就錯了,彌補真的有用嗎?已錯的那一件事會因而變成對的嗎?彌補其實是不必要的,但願意改過的念頭是好的。邪念因為只是念頭,還未執行,因此仍有轉圜的餘地。只要能控制自己的念頭,其實社會問題自然會減少很多。
   
把最後的一張黃紙翻向右邊,結束了本次的閱讀,泛黃的紙張陪伴了我的眼睛十來天,雖然只有一個橡皮擦厚度的張數。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原住民的作品,第一次便被這些自然的文字帶進了我的回憶。這是我的回憶、我的想法關於《最後的獵人》。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ouyangchih 發表於 2020-2-24 10:44 PM

心有戚戚的感動莫名,找一個相似的心境,熱愛這個原生原長的地方,讓我們共同的愛護這個地方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