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旅行裡的,美術館
頁: [1]

jias 發表於 2011-6-23 12:49 AM

旅行裡的,美術館

文.攝影∕Yilan
http://www.yilan.com.tw/photo/110329-p1.jpg 我總愛說,旅遊時,與其上博物館美術館,我毋寧更愛先去菜市場;因為,在那兒,可以更近距離窺見同時體驗,當地人的真正生活脈動。

然話雖如此,但由於從年少以來,一直對藝術抱持著極高的興趣,遂而,旅行之際,仍還是常常在各個不同國度不同城市裡的博物館、美術館裡停下腳步。

因之越來越發現,旅行中的美術館、博物館,別有一番,動人魅力。

真的,比起在千山萬水之遙的台灣看畫冊看展覽的難免隔靴搔癢,人到當地,實際身在那風土氣候環境中,一切感受,益發不同。

還記得多年前,第一次在旅途中的美術館裡領略此事:

http://www.yilan.com.tw/photo/110329-p2.jpg那是,2000年的北歐之旅,哥本哈根市中心,收藏大量17世紀的荷蘭以及18、19世紀丹麥黃金藝術時期畫作的丹麥藝術博物館裡;館內四處遊走,一幅畫看過一幅畫,卻漸漸留意到,雖說畫家均不同,然而畫裡,無論是風景、靜物、人物,每一幅,卻似乎擁有著相類似的特質……

那是光線。從窗外斜斜照進黑沈的室內,一線一線層次肌理分明,然後,在人物的臉龐、衣紋,家具器物的邊緣、稜角上,渲染成亮眼的光暈,形成極清晰對立的明暗反差,整體烘托出一種和煦的溫暖感覺。

是的。這就是北國的,光的樣貌、光的表情。以及,對「光」的孺慕之心。

那趟,首度來到如此高緯度地區,對於早習慣了亞熱帶氣候裡、永遠亮晃晃白花花的豔陽的我來說,正也同時在每一個白天裡時刻體會,屬於北歐陽光的獨特質感——只要瞇眼細細端詳,便見其一線一線般斜斜劃過周身空氣、物件,奇異而耀眼,和畫裡一模一樣;成為串連起我的北歐記憶的最主要元素與基調。

自那刻起,畫作,藝術品,於我的眼中,開始脫離了既往不可攀的高高殿堂,就此連結上,旅地的地貌、風土、人,從而有了溫度,有了生活的味道。

藝術,與當地風土地物的聯繫

之後,我開始以全新的視角,在旅途中,觀看美術館。

http://www.yilan.com.tw/photo/110329-p3.jpg比方2005年初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經歷。

這回,先來到了林布蘭故居美術館,昔年畫室裡小站一晌,只見一道道好像看得到線條痕跡的陽光,從窗間灑落畫架上、畫具上、陳舊地板上;剎那,心上湧現幾許,宛如走入他的畫中一樣的震撼與感動。

接下來,在城裡的梵谷美術館,甚至還更進一步,見識到所處地域與畫家創作風格演變的緊密關連:

在裡頭,梵谷的作品依照不同時期陳列,從最早出身的荷蘭時期、居住巴黎期間,一直來到南法。

http://www.yilan.com.tw/photo/110329-p4.jpg明明絕大多數都已是過往平素裡看熟了的作品,但卻是直到這回,一路看著他,從北國畫家一逕的黝暗裡見微光,一路蛻變成滿滿普羅旺斯氣息的明媚燦爛五彩斑斕……,觸動啟發良多。

當場發願,定要親身、親眼在南法,實地眼見、對照,這畫裡的色彩、畫裡的光。






文.攝影∕Yilan
http://www.yilan.com.tw/photo/110405-p1.jpg 還有,2006年的義大利之行。在威尼斯,這個幾乎可說是我戀慕憧憬了一輩子的所在——嚮往之深,甚至,學生時代的美術課,期末論文還刻意選了一般較少注意、畫風其實也非我所喜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之威尼斯畫派做研究。

而此行,沈醉在這既陳舊古老,卻猶存著、由好幾世紀的繁華昌盛歷史所點滴累積而成的無比奢華富麗城市面貌之際,再轉身走入典藏了大量威尼斯畫派作品的Galleria dell'Accademia學院美術館:Giovanni Bellini、Giorgione、Titian……,曾經耳熟能詳的這許多名畫名作一一映入眼簾;然這會兒,再沒有年少時對畫裡的一片金光燦燦所曾油生的咋舌驚異了,因為,畫中的縱情輝煌,和畫外此城,如出一轍。

接下來,從威尼斯往西南行,進入佛羅倫斯;與威尼斯的揮霍華麗不同,城市氣質顯得典雅穩重許多。果然,立即去了Galleria degli Uffizi烏菲茲美術館,於是,文藝復興時期一樣誕生在此的佛羅倫斯畫派,其與前述同期之威尼斯畫派的不同與獨特處,兩相對照,更加瞭然於胸。

http://www.yilan.com.tw/photo/110405-p2.jpg南法的色彩,與光

然後,2010年10月,果然不負多年所望,我從蔚藍海岸到普羅旺斯,一路追尋,畫家的腳步與畫跡。

在Antibes的畢卡索美術館。1946年,這位畫壇巨匠帶著正熱戀中的情人Gilot來到這兒,從窗裡一眼望見那海天一色的逼人亮藍,竟就這麼停下了,落腳一年期間,完成數量豐沛的作品。

而我,窗前凝望,遙想當年,同樣的海、同樣的天、同樣的藍、同樣的礫石灰沙灘,彷彿捕捉了畢卡索這段歲月中、畫裡那彷彿聽得到樂音一樣的歡愉,究竟來自何方。

在Cagnes-sur-Mer,雷諾瓦故居改建成的美術館。怎麼會有這麼美的地方!紅瓦石牆、橄欖老樹、山城與海、幽深林徑……,簡直就是我夢裡想裡,完美地中海鄉居的具現。晚年受病痛所苦的雷諾瓦,是否正是因著有了這美景的慰藉,遂而還能在畫裡描繪出如許優雅恬靜?

http://www.yilan.com.tw/photo/110405-p3.jpg在Aix en Pronvence,這幾乎就是以塞尚為傲為標榜的城市。出生的建築、父親的房子、結婚的房子、喜歡的咖啡館……,處處均可嗅聞到塞尚的生活軌跡。

最難忘是,他在城郊的畫室,高闊寬廣,美麗天光穿過蓊鬱林樹、穿過大片挑高玻璃窗,奢華遍照全室。畫室各處,館方非常細心地依照他的幾張經典靜物畫,以房裡猶存的相同物件一一做了陳列,相映成趣,非常有意思。

馬諦斯。據說,就因了這地中海岸的晴陽與海的照拂,讓他在晚年時分,一步步走向天真單純、色調鮮麗而充滿童趣的畫風。

http://www.yilan.com.tw/photo/110405-p4.jpg而比起尼斯城區著名的馬諦斯美術館來,我似乎更喜歡位在Vence山城外,由他耗費多年光陰,一手設計塗繪的Rosaire禮拜堂。

好生潔白小巧的房子,相較於此地其他同類型建築,樸實得令人吃驚。然望著牆上窗上幾筆簡單勾勒而就的圖案、人像,流露著淡淡純真拙氣的小小塑像、燭台、十字架,望著彩繪玻璃窗花外,隱隱然透出的山城風光……,不知怎的,反而越覺真摯聖潔,寧靜無比。

想起他在1917年來到此地時,曾經感動說道:「每天早上看到這陽光時,我無法想像我是多麼幸福啊!我現在終於明白了。」

置身此間,我好似也稍微有些,懂得了明白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