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偽古文尚書??
頁: [1]

zcmf25 發表於 2015-5-14 03:25 PM

偽古文尚書??

之前還在唸書的時候有聽說尚書已被證實為偽古文尚書
而且是在某個朝代被證實的

其實我一直很想查,但總是提不起勁
所以請大大說說吧!

我的問題很簡單就是
1.什麼是偽古文尚書
2.怎麼知道是偽古文尚書
3.偽古文尚書的成書年代是什麼時候
4.若是現在的尚書皆是偽古文尚書,那麼孟子多有引用尚書,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只要解釋出1和2下面就都能知道了吧!
<div></div>

kaxwisely 發表於 2015-5-14 06:23 PM

關於這些問題,首先要瞭解的是尚書的成書過程,
就系統簡單來說,可分為古文尚書跟今文尚書,
今文尚書是西漢初年透過口授筆記的方式,
在初期是學界主流,漢武帝還立為學官。

古文尚書則是武帝末年,魯恭王為了要蓋別墅豪宅,
拆掉了孔子老家的牆壁,結果在裡面挖到一些用蝌蚪文寫的古文尚書,
與今文尚書對比又多了16篇,後來孔安國取得了這個本子,
一開始古文尚書是在民間傳播,勢力較小,
直到劉歆對比今古文的區別後,建議朝廷將古文也立於國學,
於是引發了古文與今文優劣的爭辯,
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學術派系亂鬥。
東漢時孔安國的古文尚書也殘缺不全了,
後來有一位杜林先生取得了一本古文尚書,
經過馬融、鄭玄等人的作注推廣,
古文派漸漸較取得優勢。
值得說明的是,這個本子又與孔安國本不同,
只有29篇,數量與今文尚書一樣,
沒有孔安國本多出來的16篇。

西晉永嘉之亂後,圖書典籍遭受嚴重損失,
特別是今文尚書的系統差不多失傳了,
鄭玄所注的古文尚書成為當時的標準本。
東晉時一位叫梅賾的投機份子,
向朝廷獻上了一批經文,宣稱是傳自失散多年的孔安國本古文尚書,
在數量上又多了25篇,還有一篇自稱孔安國所做的傳,
唐代學者對這個說法深信不已,甚至作為科舉取士的標準版本。
直到宋代才有人提出質疑,認為這多出來的25篇都是鬼扯。
清代考據學大盛,有些人花了一輩子的功夫做考證,
認為這25篇為偽書,幾乎成為定論,故將這25篇稱為「偽古文尚書」

版主的問題在於,不是全本尚書都是假的,
如何知道這是假的,這就是基本小學文字、聲韻、訓詁的功夫,
但偽古文尚書的作者是誰,現在仍是未解之謎,
現今通行的尚書本則剔除了這多出來的25篇,
只留下33篇篇名跟今文尚書一樣的。
(33篇的篇名是將原有的29篇拆成33篇)...<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zcmf25 發表於 2015-5-18 11:10 AM

kaxwisely 發表於 2015-5-14 06:23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關於這些問題,首先要瞭解的是尚書的成書過程,
就系統簡單來說,可分為古文尚書跟今文尚書,
今文尚書是西 ...

感謝您如此詳細的解說

但我有一些問題
即今文是由口述而來
最初古文則稱是從孔壁中得來
又古文多今文16篇,暫且不說那16篇
在16篇之外,其餘的內容都一樣嗎?

另,後來又有人稱得古文,則又與前古文不同
與今文篇數卻相同,則此與今文內容也一樣嗎?

到後來梅賾(沒輒?XD)又自己胡謅一通被考證為假的
所以那些多出來的就稱為偽古文尚書
可是我記得在龍騰出版的孟子課本中,由於孟子有引用到尚書
下面的注釋卻寫:「清代已考證為偽古文尚書」
所以我當時(至今)才對那注釋有所疑惑:
「偽古文尚書是東晉出來的,怎會被孟子所引用」
而你又說那多出來的那幾篇才稱為偽古文尚書
那麼則有一個可能是.....出版社的注釋寫錯了?

(因為我現在身旁沒那本書,不然就可以拍給你看了,會比較知道我在說啥)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kaxwisely 發表於 2015-5-19 12:30 AM

本帖最後由 kaxwisely 於 2015-5-19 12:32 AM 編輯

zcmf25 發表於 2015-5-18 11:10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謝您如此詳細的解說

但我有一些問題

關於第一個問題:
今古文篇數相同的29篇,就內容上應該是相近,但必然存在異文的現象。
古文獻不同的傳承系統,在文句上時常有所出入,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春秋三傳中的公羊、穀梁兩傳,
兩者都同屬今文經,而兩者在引述春秋經文時往往有所出入,
可見同樣都是「春秋經文」,但文字上就有著些微差異性,
因此古代經學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別同異、定是非」,
針對不同系統的經文異文進行考訂、詮釋等等。

關於第二個問題:
東漢時杜林所得的本子在篇數上與今文經相同,
並沒有孔安國本多出來的16篇,
但內容上應該跟第一個問題一樣:內容相近,但存在異文。
因為今、古文尚書如今都看不到了,只能用這種通論性的說明。

關於第三個問題:
其實很有輒的梅賾所獻的尚書篇數上是33篇,
這是將29篇分割成33篇,上古文獻往往沒有篇名,沒有明確分段,
通常取開頭幾個字當篇名,比如大家很熟的論語就是這樣,
所以將29篇中某些篇再細分就成了33篇了,
梅賾所獻的本子微妙之處在於又了25篇,
也夠讓經學家、儒家學者吵上一千年了。
我想您的問題當是《孟子》一書中引用了一段話: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孟子明確的說這段話引自尚書,而偽古文尚書將這段話放置在〈泰誓〉這篇中,
這就得涉及到造假的學問了,事實上在今、古文尚書之前,
存在著尚書曾有幾千篇、孔子刪修到剩百餘篇的傳說,
因此尚書真正該有幾篇,一直是從古至今學人所無法明確知道的事實,
不僅孟子曾引用過尚書,論語、左傳、荀子、韓非子、禮記等書都曾引用過片段。
造假之人巧妙之處在於「假中有真」,亦即孟子這段話是佚失的古尚書文字沒錯,
但偽造的篇章中用了這段佚文,讓讀過《孟子》的人覺得這就是佚文的全貌,
就像是古董造假市場可以用古寫紙、古墨水,寫上一篇胡謅的古文謊稱是蘇東坡的作品,
單從紙張、墨色來看當然是古董,但文章卻是假的!
所謂偽古文尚書中的〈泰誓〉,就是運用了這樣的手法。

事實上,2008年中國清華大學的校友捐了批戰國竹簡給該校,
據研究相信裡頭很可能有尚書佚失的部分,比如〈金縢〉、〈皇門〉、〈厚父〉等篇,
其中孟子的那段話也出現在〈厚父〉這一篇,因此很可能這篇才是孟子所引尚書的原文,
而梅賾所獻的〈泰誓〉只是想「以假亂真」的贗品!
所以出版社的註釋沒錯,只是沒有詳細講,解釋起來也頗費功夫阿XD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zcmf25 發表於 2015-5-19 10:41 AM

本帖最後由 zcmf25 於 2015-5-19 11:22 AM 編輯

kaxwisely 發表於 2015-5-19 12:30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關於第一個問題:
今古文篇數相同的29篇,就內容上應該是相近,但必然存在異文的現象。
古文獻不同的傳承 ...
我真的是要給你大大的按讚了{:16:}

如此一說,這個梅先生還真的挺有辦法的
鑽個大洞,讓後人去跳...<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chenchihyi 發表於 2015-5-20 12:31 AM

高中時老師很認真地講了這一段@@
但只記住幾個關鍵字就把它拋到一邊了
反正尚書這種東西最多考一題.....
頁: [1]